文章分類Article

抽神經要用到顯微鏡?!談顯微根管治療

 
簡介
了解顯微根管治療前,首先要先認識”抽神經”。抽神經正式名稱叫根管治療,通常是蛀牙太深導致神經發炎或壞死,將神經管內發炎的組織清乾淨並封填抗菌材料。
抽神經並非將牙齒內的某一條神經拉出來就完成,而是藉由清潔神經管,間接將發炎的神經清乾淨。藏在牙齒的內部的神經管通常很細小且很複雜,尤其是後牙區,通常需多次療程才能將抽神經療程完成。
基本上肉眼是無法直視細小的神經管內部。面對複雜的神經管狀況,以往是束手無策的狀況,如今有更好的治療工具-牙科專用顯微鏡。
顯微根管治療,顧名思義是以顯微鏡輔助臨床根管治療。顯微鏡可以將細小的神經管放大,且一覽無遺。
目前國內、外早已將顯微根管治療列為專科訓練的必要項目,是根管專科醫師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,其重要性可見一斑。
應用
 – 根管鈣化 –
顯微鏡最常的應用為根管鈣化。牙髓受到刺激一段時間後會產生鈣化的情形,根管會變得更細更窄。增加治療難度,甚至無法將神經管清乾淨。
 – 額外根管 – 
台灣人的根管型態比想像中複雜許多。額外根管是指常規性存在的根管外有額外分支,由於肉眼無法判別,僅能憑藉手感。額外根管若未經清創,會成為細菌藏身的位置並造成術後再復發或疼痛。在上顎大臼齒的機率為兩成至五成,甚至有研究高達七成;下顎第一小臼齒多根管的機率更高達46%。
 – 處理特殊根管型態 – 
國人下顎第二大臼齒約有3成的機率為特殊型態根管,沒有顯微鏡幫助,很容易有清潔不到的死角
 – 修補根管內破損 – 
根管較狹小的案例,清潔過程中常會有齒壁破損的風險。以往發生時只能拔牙。但經由顯微鏡準確的定位並修補,治療後與一般正常牙齒無異。
 – 移除滯留器械 – 
根管狹小或者彎曲的案例,滯留器械為根管治療的風險之一。一旦滯留器械,根管內必然有死角沒辦法清乾淨。肉眼是很難將滯留器械移除,搭配顯微鏡且經適當的處置,其預後與一般牙齒無異。
 – 顯微根尖手術 – 
傳統根管治療後若還有症狀,根尖手術常是最後手段(根尖手術即為翻開牙齦,直接針對根尖病變區進行移除並充填特殊抗菌材料,是手術的一種)。已有文獻歸納出使用顯微鏡去進行根尖手術能有效提高成功率。
顯微根管治療特色
肉眼直視:擺脫以往只能靠手感來清潔,可以直視極細小根管,有助於清潔更加徹底。
保留齒質:神經管的擴大與清潔是治療最重要的一環。肉眼直視,可以保留更多的齒質,牙齒的強度也會大幅提昇。
難症處理:文獻指出,使用顯微鏡能夠提昇額外根管的發現率,也能增加斷裂器械移除機率。使以往成功率低的根管難症有更高的治癒機會。
 
專科醫師駐診
郭顯正醫師在高醫保存科受根管治療專科訓練,並取得專科醫師資格,實力與經驗備受肯定。
案例
 
TOP